对无性吸引者来说,确信自己是无性吸引者可能很难,因为要注意到或肯定自己没有体验到某种感觉并不容易。毕竟,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性吸引,又怎么能确定自己没有这种感觉呢?不过,对于那些确实体验到性吸引的人来说,这种感觉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感受,你可能位于无性吸引光谱中的某个位置。
要判断自己是否是无性吸引者,你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否体验得到性吸引?也就是说,你是否曾见到或遇到某人,并产生过与他们发生性关系的冲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是无性吸引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属于有性吸引者。重要的是要记住,即使你有性唤起、自慰、性需求,甚至享受性爱,也依然可以是无性吸引者。
即使你确实体验到性吸引,你也可能属于灰度无性吸引者。灰度无性吸引指的是介于无性吸引和有性吸引之间的性吸引取向情况,例如很少体验性吸引的人、只有在建立起深厚情感联系后才体验到性吸引的人,以及其他许多类型。你可以在【灰度无性吸引】一节中阅读更多相关信息。
说到底,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感受的思考。你为理解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不会因为找不到一个完全适合的词语而消失。你不必立即找到答案,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时间去理清,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尝试接受没有标签的状态可能会有所帮助。
<aside> 📌
**食用菌:**认为自己是Questioning(困惑中)也完全没问题!无性吸引与酷儿社群欢迎你!
</aside>
也许在无性吸引社区里呆上一段时间有助于你梳理想法,尤其是网上的社区,这些环境提供了一个风险较低的空间,供你提出任何疑问。当然,浏览本网站的其他内容也可能带来一些启发。如果你对性吸引本身感到困惑,建议阅读【“无”的谱系】或【个人经历】章节。
学术界在2015年开发了无性吸引识别量表(Asexuality Identification Scale)[1],这是一份包含10个问题的测试,通过对比自我认同的无性吸引者和非无性吸引者的典型回答,帮助识别无性吸引的个体。尽管没有任何简易测验可以确切地告诉你自己的性取向,但你可能会发现网络测试(例如上述测试)对你有帮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感受到性吸引”只是对无性吸引的一种近似解释,通常用于向不了解这一取向的人说明。尽管这种解释适用于大多数无性吸引者,现实中人们的情况更为复杂,每位无性吸引者都有自己选择这个身份的原因。标签只是工具:如果一个标签让你感到适合自己、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联系、或促进理解,你就拥有足够理由使用这一标签了。
下方是一些可能表明无性吸引的迹象——但在使用这份清单时应小心谨慎。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没有与其中的某一迹象产生共鸣,这并不能证明一个人不是无性吸引者。事实上,其中有些迹象甚至是矛盾的或不太可能同时出现。其次,非无性吸引者有时也会对其中一些迹象产生共鸣,尤其是年轻人或青少年群体——即使是非无性吸引者,对性感到恐惧或困惑,或者在性方面无法与ta人有相同感受,也是正常的现象。
无性吸引与这些更普遍的经历相比,有两个主要的不同之处:其一,无性吸引的标志性感受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持续的¹;其二,这些感受本身不会引起内在困扰(尽管来自对无性吸引者不友好的外界环境可能会导致外来的困扰)。
无论如何,这些例子都只是大致概括,仅能作为描述无性吸引者可能产生共鸣的一些现象的参考。
或许你曾有过这样的感受: